Search

Ty Lue體系是什麼無法預測,那就見招拆招吧!

之前快艇贏球的關鍵之一,就是...

  • Share this:

Ty Lue體系是什麼無法預測,那就見招拆招吧!

之前快艇贏球的關鍵之一,就是Ty Lue的靈活陣容使用,以及沒有明確的進攻體系,因此對於小牛來說,只能用陣容的調整還有一些防守的原則去面對,但無法明確地針對某個打法做game plan. 而之前快艇最有效率 (+19) 的陣容,就是以Nic Batum為中鋒,而外圍為Morris, PG13, Kawhi, 搭配Rondo (組織箭頭) or Reggie Jackson (外線). 在防守端,Batum的靈活度搭配Morris, Kawhi在禁區的強悍,以及PG13單防的能力,很扎實的讓小牛除了Luka以外的所有球員都被封鎖到失去信心。

所以Rick Carlisle 怎麼反制? 把巨人Boban Marjanovic (9 pt, 7 reb), KP 都放到先發! 這個調整讓基本上在禁區完全沒有保護功能的KP可以拉到外圍,勉強可以補救角落三分,而Boban 無論如何在禁區就是能夠抓一些籃板保護禁區並且和打小的快艇們抗衡。

但是打這麼大進攻節奏勢必會慢下來,尤其是當KP (8 pt, 6 reb) 投射手感還是普普的時候。因此在第三節快艇又把原本落後雙位數的比分追上並且超前後,Carlisle 就反向操作,把一整季都打打停停的雙中鋒Dwight Powell (8 pt, 7 reb) 和Maxi Kleber (4 pt, 3 reb) 放去前線,搭配Luka的加快節奏,搭配PnR,忽然間小牛就在第三節打出33-21的比分差。

不過陣容怎麼轉,比賽的關鍵還是完全取決於Luka的 42 pt, 8 reb, 14 ast 神奇表現。小牛看準快艇 “switch everything” 的策略,利用各種方式讓Luka可以對上PG13和Kawhi以外的防守者;從那裏,Luka從單打後延伸看要投他的招牌stepback, 還是切入後上籃或分球給角落射手…只可惜小牛除了Luka以外,今晚沒有任何合格的射手。手感已經在G1, G2用完的Tim Hardaway Jr., 這場仍舊在regression towards the mean, 6/19 FG, 20 pt. 但是他在時間不到三分鐘時投進一顆大三分,還有讀秒時間穩穩罰進兩球,關鍵。

所以小牛到底怎麼贏的? 靠的是非常積極的干擾但是不犯規的防守: deflections, swipes, pokes, interceptions. You name it. 進攻籃板一樣多 (10) 的情況下,小牛逼出快艇13次失誤 (10次抄截),進攻次數硬是多快艇10 次 (89 vs 79). 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就是小牛的藍領王牌 – Dorian Finney-Smith (8 pt, 3 reb, 2 ast, 5 stl), 更重要的是,限制Kawhi 的表現 (7/19, 20 pt, 5 TO), 包括成功防守最後一波三分差時Kawhi的三分球。

系列賽G6要回到Dallas! 但是目前為止整個系列賽主場球隊還沒贏過! 上次這樣的事情已經要回到1995年,馬刺對上火箭的系列賽了! 但是當年首輪也只打5場。G6快艇會在客場創歷史呢? 還是小牛會再次把快艇在第一輪送回家?

恭喜小牛!

#incredible #Lukamania #DFS #小牛藍領球風 #快艇哭哭 #小人物上籃


Tags:

About author
小人物 Hans, Fu 和幾位在台灣加拿大美國各地成長拓根的過氣大男孩,就像每個小人物籃球迷一樣, 曾經將籃球當作食物水空氣那樣理所當然, 也曾經把NBA當作宗教信仰那樣深研參謀. 在觀賞每一場賽事後, 除了期待下一場比賽的來臨以外, 也希望有地方可以討論分享又激盪彼此對於 NBA 等大大小小零零總總的看法. 在英語世界早有許多 ESPN Radio 等 Podcast 的時候, 總覺台灣的籃球小人物們也應該有屬於自己語言, 自己觀點的平台. 小人物們努力的用掉漆的中文跟各個小人物們分享非常對立不同於媒體的觀點, 希望能夠讓每一位小人物得到不同的討論,並能夠享受聽籃球, 嘴砲籃球, 討論籃球, 就像上籃那麼輕鬆簡單.
一個任何一位小人物都可以聽籃球, 討論籃球的地方. NBA不只是籃球. 聊籃球可以深入到一個邊線play,廣到種族文化多元的價值在哪裡。 Spotify, Apple Podcast, Podbean等各大平台搜尋 #小人物上籃!
View all posts